2008年的中國外交遭遇了不少麻煩,,經過一年的調整折沖,尤其是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世界多邊舞臺上展現(xiàn)出了一個新興社會主義經濟大國的力量,、風范和責任之后,,2009年底的中國外交迎來了一個“豐收季”,。中日關系雖然仍受一些問題的困擾,,但鳩山新內閣在參拜靖國神社和歷史問題上態(tài)度比較明智,且有意與中國在東亞合作中有所協(xié)調,,中日關系有望進入一個較為平穩(wěn)的和睦期,。中歐關系經過近一年的徘徊和調整,也將迎來第十二次中國與歐盟領導人會晤,。11月15—18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任期的第一年成功實現(xiàn)訪華,并與中國簽訂了一份20年來,,甚或是有史以來“涉及領域最廣”的文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包瑞嘉語),,顯然是這個季節(jié)的一個高潮。中國對外關系的新格局初步顯露出其規(guī)模,,這一格局顯示中國和東亞漸成世界政治的重要地帶,,也將成為利益和觀念博弈和交流的集散地。
奧巴馬訪華期間引用了一句中國古語:“溫故而知新”,。此語不僅反映了中國的傳統(tǒng)智慧,,也符合美國的經驗主義傳統(tǒng)。從歷史經驗中獲取智慧,,中美關系將走得更平穩(wěn),、更長遠。目前看來,,奧巴馬總統(tǒng)的確吸取了歷史的智慧,。
近年來的中美關系似乎有一道“鐵律”,即美國新總統(tǒng)上臺后幾乎都要先和中國摩擦一番,,然而再慢慢校正,,一般到任期末與中國“漸入佳境”。美國有美國的政治邏輯和國內因素,,我們不必管它,,但是這樣的慣例的確不利于互信的累積與合作的持續(xù)。奧巴馬總統(tǒng)“溫故”而知其不可,,上任之初即表達了對中國的高度關切,,避免了中美之間又一番叫陣交手,確是兩國關系發(fā)展的積極跡象,。
這個跡象帶來了一種樂觀氛圍,。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李成認為,中美兩國之間已沒有根本性的對立和矛盾,,分歧和摩擦更多來自于兩國之間的懷疑和誤解,。但是“溫故”告訴我們,危害兩國關系的未必就是“根本性”的對立,,心理上的懷疑和誤解往往也能壞事,。例如,,中歐關系在2003年達到“蜜月”水平之際,中歐雙方的一個基本共識就是雙方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然而,,歐洲一些國家的做法一樣使沒有根本利害沖突的中歐關系在2008年受到重大挫傷。事實上,,一次國事訪問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就在奧巴馬訪華的同時,中美在貿易方面仍然在發(fā)生摩擦,,中美關系的諸多深層次矛盾也只是暫時掩蓋,,而沒有也不可能徹底解決。有矛盾不是壞事,,能夠在承認矛盾的前提下開展合作,、傳遞信任,恰恰能夠體現(xiàn)兩國領導人的氣度和眼光,。
近來,,隨著中國力量的上升,美國總會擔心中國強大后會干什么,。于是乎美國人提出了一個概念:“戰(zhàn)略保證”(Strategic reassurance),,要求中國向美國及其盟友立信釋疑。實際上,,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向世界(包括美國)作出我們的“戰(zhàn)略保證”,,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和平發(fā)展”與“和諧世界”,無不顯示出中國尋求建立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世界秩序的愿望和決心。同樣,,“溫故”可以使奧巴馬總統(tǒng)和美國人民了解中國是什么樣的國家,,有什么樣的文化,將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
“溫故而知新”的下一句是“可以為師矣”??v觀中國與西方30年來的關系,,最大的問題也許恰恰在于西方國家以“師”自居。近年來歐美國家對華觀念的消極逆轉,,也恰恰是由于“師傅”看到“學生”迅速崛起而產生的“糾結”心理,。孔子還說過,,三人行,,必有吾師,。中國近百年來充分承認西方的優(yōu)秀之處,并虛心于借鑒學習,。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現(xiàn)在似乎也漸漸認識到,,應該放下為“師”身段,與中國互為“良師益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開展合作,,建構互信。
基于“溫故”的歷史智慧,,即使有利益和觀念的差異,,中美關系仍將平穩(wěn)健康地發(fā)展。
文章出處:中國社會科學報
- 2009-11-19奧巴馬結束首次訪華 中美關系重新定位
- 2009-11-18網民高度關注奧巴馬訪華對中美關系深層影響
- 2009-11-18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采取切實行動穩(wěn)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zhàn)的伙伴關系
- 2009-11-18美臺互信恢復 馬英九:不會成為中美關系絆腳石
- 2009-11-18中美關系重新定位:穩(wěn)步建立共應挑戰(zhàn)的伙伴關系
- 2009-11-17學界關注奧巴馬今天會否創(chuàng)新定義中美關系
- 2009-11-17李學江:中美關系的好兆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