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極,、兩極、多極都是相對的,,并不是絕對的,,更不是完全排他的、完全對立的,、非此即彼的,。約琴夫?奈也曾指出,,就軍事上講,,今天的世界是單極,是美國占絕對優(yōu)勢,,但就經濟而言,,則已經是多極化,而就政治而言,,早就已經是多極化的世界,。奈認為,現(xiàn)在的世界體系是力量中心各不相同的三個世界錯綜復雜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單純考察一個方面來論述霸權主義,、單極格局和多極格局本身就是錯誤的。亨廷頓指出,,“當代國際政治不適合上述三種模式(單極,、兩極、多極)中的任何一種,,它是一種奇特的混合體系,,即一個超級大國與若干大國并存的單極+多極體系”。亨廷頓認為國際政治的格局是一種三層結構,。
我再次重申的觀點是:把國際格局簡單地說成是單極,、兩極和多極,爭論是單極,、兩極和多極,,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二、主題極,。傳統(tǒng)意義上的極都是以爭奪政治經濟軍事霸權,、控制權為中心的,所以,,極的承擔者都是經濟軍事等綜合實力強大的國家實體,,極的國家利益有很強的排他性,各大國之間圍繞的斗爭的主題,,都是高政治的領土爭奪,、意識形態(tài)對立等,界限是相對明顯的,。而易極化中的極并不完全排除傳統(tǒng)意義上的極的用法,,更多地卻是以主題來劃分的極,它的主體可以傳統(tǒng)意義上的強國,,也可以是中小國家,,還可以是非國家主體;它的主題可以是高政治的,,但大量的可以卻是低政治領域的,,合作的空間更大;它的界限是不明顯的,,在此問題上兩個國家可以是一極的,,在另一個問題上卻可能站在對立的兩邊。
911事件的出現(xiàn)形成了以文明國家為一極,,以國際恐怖主義組織為另一極的兩極格局,,恐怖與反恐是主題,所有的大國都支持國際反恐斗爭,,而與之對立的,,卻并不是什么大國強國,而是以非國家組織面目出現(xiàn)的基地組織和形形色色的恐怖主義,;在能源問題上,,實際上有三極,一極是能源擁有國,,一極是能源消費大國,,還有一極卻是操縱能源市場和價格的國際金融集團;金融危機的實質其實也是多極,,一極是西方金融大國,,一極是受西方金融危機的無妄之災的發(fā)展中國家, 而這兩者實際上都是受害者,,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是受害者,,沒有受益者,,包括美國,還有一極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和始作俑者,,就是這個看不見的,,以美國為中心的跨國界的金融國際集團和金融機構;在無核化問題上,,現(xiàn)在主要的大國除印度外,,都是屬于反擴散化集團的,而站在對立面的,,是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伊朗等國;還有一個正在形成的格局,,是新興的發(fā)展中國家,,以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發(fā)展中國家集團,與傳統(tǒng)的西方發(fā)達國家集團的兩極,;在文化領域,,以民主人權為主題,也存在兩大集團,,一是以美國和西方國家為主的民主國家陣營,,一是以中國為代表的反對非西方民主化的發(fā)展中國家,“在意識形態(tài)上,,美國不遺余力地推廣西方民主和人權,,把“民主和人權”作為維護西方制度的斗爭武器,而并非真正地推進以平等,、公正和正義為基礎的民主和人權,。一是歐美聯(lián)手應對新興國家的崛起。所謂‘民主國家聯(lián)盟’,,其實就是西方國家為應對新興國家崛起而試圖建立的一種統(tǒng)一戰(zhàn)線,。
三、極中極,。在文化領域,,一方面是多元化的局面開始形成和出現(xiàn),是一種多極化的局面,,但多極中有兩極,,即支持和贊成西方民主人權價值觀念的國家為一極,和贊成民主人權價值但又主張民主人權發(fā)展非西方模式的國家為另一極,;在朝核問題上,,一度出現(xiàn)六方會談的多極局面,,但這個多極中又有兩極,中俄立場接近,,反對向朝鮮施加過大的壓力,,而美日韓接近,主張對朝采取更強硬的立場,;而朝鮮近來的做法,,又似乎在形成新的兩極,即朝鮮堅持進行核試驗,,退出六方會談機制,,堅持單邊主義的不合作態(tài)度,遭到中俄美日韓的一致反對,;在反恐上,,所有大國都是一極,都支持反對國際恐怖主義的斗爭,,但在具體問題上又分成不同的集團,,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上,出現(xiàn)了擁美集團和反美集團,,在如何界定恐怖主義問題上,,中俄立場接近,主張應把俄車臣恐怖主義組織和中國的維吾爾恐怖組織與其他國際恐怖主義同等對待,,而西方國家在這一問題上卻以人權為由態(tài)度曖昧,,有些國家如澳大利亞還公開邀請維吾爾恐怖主義的頭目訪問本國。
所以,,現(xiàn)在用一個新的思維來觀察和分析世界,,不要再糾纏單極、兩極和多極的概念之爭,,應當用的易經的整體思維和陰陽思維來指導我們的研究,。中共的十七大報告雖然也指出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但其重點在于“求和平,、謀發(fā)展,、促合作”,這才是真正“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中國主張各國共建“和諧世界”,,和諧世界的基本精神就是合作,在經濟上相互合作,,在安全上加強合作,,中國外交也在大國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與幾乎所有的大國都建立了戰(zhàn)略伙伴,、建設性伙伴關系,;中國將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旗幟”,,要推動國際和地區(qū)安全合作,,同所有國家發(fā)展合作,要深化合作,,加強和擴大務實合作,,開展區(qū)域合作,加強和擴大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合作等,。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表明了大國不僅要合作,,而且必須合作,任何一個大國都無法單獨面對和解決全球化的問題,。2009年4月2日,,G20國峰會就金融危機進行協(xié)商,其實也是一種大國合作的格局,。會議達成了多項協(xié)議,,東道主英國首相布朗宣布,“一個新的世界秩序出現(xiàn)了,,隨著這個新秩序,我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國際合作時代” ,。此前一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也就兩國進行合作達成了新的共識,“雙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并決定建立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機制,,這也是一種大國合作的表現(xiàn)。
- 2009-11-23后危機時代的理財之道 怎樣做好資產配置
- 2009-11-05“后危機時代”的進退之辨
- 2009-11-02把脈后危機時代新興經濟體
- 2009-11-02遲福林:后危機時代中國發(fā)展方式的轉型與改革
- 2009-10-26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后危機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