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輅存,安溪人,,1895年入縣學,,1898年赴京參加經濟特科考式,詔授郎中資格,,派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戊戍變法失敗后,改任道員,,派江蘇,、廣東等地?;剜l(xiāng)后先后在安溪,、同安、龍溪等書院執(zhí)教,,期間“曾回鄉(xiāng)謁祖,,捐資添置育才田,改私塾為蘭圃學校,,教授新課本,。”[15]并赴日本,、美國等考察教育,,為安溪等地新式教育的先驅。
陳棨仁,,這位同治年間的進士,,曾入翰林,辭官回鄉(xiāng)后,,歷任泉州清源書院,、安海石井書院乃至同安、漳州等處的書院山長30余年,。清末興新學時,,他以耆耋之年,極力倡辦泉州府官立中學堂,,并受聘為該??傓k,畢生獻身教育,,堪稱楷模,。
黃謀烈,,晉江人,同治進士,,任過清源書院山長,,后極力倡辦新學,也是泉州府官立中學堂的積極倡辦者之一,,并與進士黃摶扶分任該校首屆正,、副總辦及晉江縣官立小學堂正、副堂長,,為泉州辦新學先驅之一,。
黃離,南安羅東人,,光緒年間拔貢,,也是科舉出身但卻能接受新思想的泉州士紳。于1905年率先在家鄉(xiāng)獨辦羅溪學堂,,自任校長,。辦學之初,經費困難,,他變賣田典,、房屋以充學校費用。新學校增設體操,、唱歌,、圖畫學科,鄉(xiāng)中舊式老儒無法任教,,黃親往泉州,,重金禮聘陳日燦等有新思想、新學識的教師任教,。他所創(chuàng)辦的羅溪學堂,,成為后來新式學校羅英,、荷山學校的前身,。
陳仲瑾,光緒二十八年舉人,。宣統(tǒng)年間與泉州士紳葉青眼,、許卓然等共倡創(chuàng)辦西隅學校于泉州開元寺內,,辛亥革命后往南洋為學校募集經費,數(shù)年后返梓,,應聘泉州中學教席,,兼任西隅校長。并創(chuàng)辦西隅師范部及幼兒園。
鄭翹松,,永春人,,光緒年間考上秀才后,受聘為梅峰書院教習,,光緒二十八年鄉(xiāng)試中舉,,次年會試落選,返永春續(xù)任教習,。光緒三十二年,,梅峰書院改為永春州中學堂,鄭長期任教該校,,曾往南洋募資建校舍,成績可觀,,為永春新式教育的先驅,。
楊山光,晉江人,,光緒年間秀才,,后考入北京大學,又往日本留學,?;貒笙仍趶B門和福州從事新式教育,后返回泉州,,先后任教于晦鳴中學,、培英女中、集美高中,、晉江縣中及海疆學校,,直到逝世。
賴雄西,,德化上涌人,,光緒年間秀才。后留學日本,,為德化第一個留學生,。回國后,,矢志興學救國,,與地方官紳籌辦德化縣立初級中學并任校長。后為振興山區(qū)教育,,又毅然辭去縣中校長之職,,回到潯北,創(chuàng)辦潯北初級中學并親任校長,,經營九年,,因經費枯竭停辦,。此后再度受聘擔任德化縣立初中校長。
黃摶扶,,晉江人,,同治年間進士。1905年他和舉人王伯楷,、黃師竹等人,,于涂門街創(chuàng)辦一所新式學堂,即南門的立成小學,。這是清末泉州的四隅小學之一,。其他三隅小學分別為東隅的東門小學、西隅小學,、新隅小學,。立成小學的首任校長宋應祥,亦是晚清舉人,。
- 2009-11-17王志文攜妻兒看球賽 見拍照者面露兇光
- 2009-11-13反對教育行政化,,只說不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