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即使“低淘汰率”也讓學生和家長難以接受的現(xiàn)象,,南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王處輝教授解釋說:我國高等教育的“低淘汰率”是和大學準入機制的“高淘汰率”相對應的,簡單來說,,就是在高考時已經(jīng)淘汰了大批不合格的學生,,這個考核非常嚴格,而且是相對公平,、公正,、公開的。公眾會認為,,通過了高考而進入大學的多數(shù)都是好學生,,在之前的中小學教育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智商也較高,,因此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應該是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這一點是我國大學教育“低淘汰”最根本的原因,因為“嚴進”所以“寬出”,。
別把大學過于理想化——
積極地看,,“淘汰”是一種“自然退出”和“二次選擇”
雖然“淘汰”學生對于高校來說不是新鮮事,但每每出現(xiàn)某學生從高校退學的新聞,,總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爭議,。2007年,200多名首都經(jīng)貿(mào)大學畢業(yè)生,,因未能通過學校的“清考”,,在畢業(yè)時繼續(xù)“掛科”,不能畢業(yè)只得留級,,只能寄希望一年后再參加并通過相關(guān)科目考試方可畢業(yè),。事后,有學生抱怨,,學校平常對他們管理不嚴,,現(xiàn)在突然“發(fā)難”讓他們深受其害;因其中一些學生已經(jīng)同用人單位簽約,,因此,,還有輿論指責學校此舉是對學生嚴重不負責任的舉動。
公眾對于高等教育培養(yǎng)過程中的“淘汰”的態(tài)度,,從這件事情上可見一斑,。那么,在我國,,高等教育到底能不能做到“嚴出”呢,?
王處輝認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很難實現(xiàn)“嚴出”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從學校的心理上來看,,由于學生們都是寒窗苦讀10多年的成績優(yōu)異者,,大學教師們往往心生惻隱,不忍心將其淘汰,。而淘汰的大學生流入社會,,也將增加社會就業(yè)壓力,因此校方也多不支持將學生推出校門,;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國的高等教育也并非全無毛病,。一些高等院校為了保證招生數(shù)量,,增加學費收入,即使學生多門科目不及格也準予畢業(yè),。
無法以平和之心看待“淘汰”和“被淘汰”,,與社會大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史靜寰認為,,目前,公眾把教育和學校過于理想化了,,認為學校教育可以改變?nèi)松?,在被教育的過程中,有成就者會被神圣到光宗耀祖,,被淘汰者會認為失敗到一敗涂地,,這是一種“病態(tài)”的期待。學校因管理需要而讓一些學生“淘汰”或者退出的做法,,已經(jīng)超出了公眾所能接受和承載的限度,,因此,“淘汰”在我國,,很難作為教育的正常環(huán)節(jié)來使用,,這是公眾對教育功能的不理解所導致的。其實,,受教育的階段,,只是人生的特定階段,多元化的教育才是未來的趨勢,;此外,,“淘汰機制”程序上的不清晰也是公眾不接受“淘汰”的另一層原因,如果學生對制度不夠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又缺乏師生互動,,學校的管理又呈剛性,,面對最后被淘汰,或者退學的結(jié)局,,家長和學生自然會不滿意,。
當然,專家指出,,淘汰本不可怕,,其實,淘汰也可被看作是一種自然退出,,或者二次選擇的過程,。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金頂兵介紹,“大學是培養(yǎng)人的機構(gòu),。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和特點,,適應不同的發(fā)展路徑。有的人可能不適合通過大學教育這條路徑來發(fā)展,,但我們要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個性。他們來到大學,,也許發(fā)現(xiàn)大學不適合自己,,有的同學可能有失誤,有的同學會退學,,但退學不是被淘汰,,而是為了尋找更適合的發(fā)展路徑?!?/p>
- 2009-11-06反貪“末位淘汰”真有那么糟,?
- 2009-10-09美國留學:名校淘汰率高 申請留學還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