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仁愛之心善待財富
全球化時代人人都離不開金錢,。如果佛陀,、孔子和耶穌生活在我們的時代,可能也不得不像我們一樣為一日三餐,、上下班擁堵的交通,、不斷上漲的房價而奮力打拼,很難有時間去思考關(guān)系到整個人類命運的大問題,。圣人,,有時候也會被財富擊敗,如果生錯時代的話,。
但佛陀,、孔子和耶穌并不反對我們持有財富,他們反對的是財富持有我們,,大活人成為財富的奴隸,。
佛陀可以做我們的理財顧問。他希望我們做一個既有金錢眼又有道德眼的雙眼人,,既能增長財富,,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佛陀教導(dǎo)我們要追求“凈財”,,指從事正當(dāng)職業(yè),,遵守國家法律,辛勤勞動獲得的財富,。積累財富要從小做起,,就像蜜蜂采花一樣,一點一滴,,終成巨財,。
有了財富要如何使用呢?佛陀說,,一要生活足夠而不奢侈,;二要堅持修行;三要儲蓄,,以備不時之需,;四要購置不動產(chǎn);五要修寺廟,;六要建僧舍,。佛陀還告誡我們要去除酗酒,、賭博、放蕩,、聲色娛樂,、交壞朋友、犯懶病等惡習(xí),,才能確保財富不會來如風(fēng),,去無蹤。
孔子少談利益不等于他徹底否定利益,。恰恰相反,,他老人家深諳弗洛伊德的心理學(xué),認為追求財富和地位就像飲食男女一樣,,是人再正常不過的欲望,,因此他認為應(yīng)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孔子不鼓勵我們安于貧困,,過著食不果腹,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的日子,,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一個國家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慘狀。他希望政府使他的人民富起來,,然后“富而教之”,,做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
中國人向來推崇儒商,。儒商儒在哪里,?就是要將儒家的仁愛放在商業(yè)利益之前,或至少將仁愛與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果真要做出取舍,,儒商會在數(shù)個不眠之夜之后做出重義輕利的痛苦抉擇。
儒商內(nèi)心裝著仁愛,,做生意講究誠信,,既可以提高公司的聲譽,創(chuàng)造更多雙贏的佳話,,又可以降低社會交易的成本和風(fēng)險,,促進商業(yè)繁榮和社會進步。如此良性循環(huán),,我們的誠信社會就可早日建立,。
儒商還要做到像文財神范蠡一樣三聚三散,既銳意進取,,生財有道,,又富而能仁,,樂善好施。雖然將好不容易賺來的銀子拿去做慈善事業(yè)也許有點令人心疼,,可人生又有什么比給予更大的樂趣呢,?
如果只知道耶穌說過“駱駝穿過針眼,比富人上天堂還要容易”這句話,,我們一定會以為耶穌是一個仇富的人。
其實并非如此,。耶穌認為我們是上帝財富的托管者,。上帝很忙,只好將偌大的產(chǎn)業(yè)托付給人類管理,,托付的方式是根據(jù)個人的才能分給多少不等的財富,。因此上帝才是世界首富和地球有限公司的唯一股東,比爾·蓋茨只不過是他眾多經(jīng)理人中最成功的一位,。
- 2009-11-03曾培炎:經(jīng)濟全球化方向不可逆 反對貿(mào)易保護
- 2009-05-18全球化時代的病理戰(zhàn)爭與政治博弈
- 2009-03-13全球化:黨報經(jīng)濟報道的那道坎
- 2009-03-28當(dāng)中國的城市化遭遇全球化
- 2009-03-10一個廣州記者的隨感:全球化記者圈
- 2004-08-03臺學(xué)者:兩岸統(tǒng)合有助因應(yīng)全球化挑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