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刺字是在民間流傳已久,,且極富教育意義的故事,。據(jù)一位先生在電話里談及,,說岳飛前妻劉氏改嫁,,岳飛的后裔們尚能接受,,說沒有岳母刺字,,他們就不能接受,。其實,,單純從感情上講,,我又何嘗愿意否認這個至今仍激勵著中國人愛國精神的故事呢,?但無奈的是,岳飛孫岳坷所著的《鄂王行實編年》中就根本沒有記述此事,《鄂國金佗粹編》卷9《遺事》僅存如下一段記事:
先臣天性至孝,,自北境紛擾,,母命以從戎報國,輒不忍,。屢趣 之,,不得已,乃留妻養(yǎng)母,,獨從高宗皇帝渡河,。河北陷,淪失盜區(qū),,音問絕隔,。先臣日夕求訪,數(shù)年不獲,。俄有自母所來者,,謂之日:“而母寄余言:為我語五郎,勉事圣天子,,無以老姐為念也,。”乃竊遣人迎之,,阻于寇攘,,往返者十有八,然后歸,。先臣欣拜且泣,,謝不孝。
由此可見,,岳母雖是位普通農(nóng)婦,,卻是深明大義,僅就此段記事而論,,也足以令人崇敬,。關于岳飛背刺“盡忠報國”四大字的原始記錄,則見于《宋史》卷 380《何鑄傳》,,乃是在審問岳飛之際:
飛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這表明岳飛背上的刺字已是年深月久。上引兩條最原始的記載當然不能提供岳母刺字的證明,。從情理上推斷,,岳母作為一個普通農(nóng)婦,一般只怕不認字,而當時的刺字是一項專門的手藝,?!端疂G傳》第八回說林沖被“刺配遠惡軍州”,“喚個文筆匠,,刺了面頰”,。第十二回說楊志被判刑,也“喚個文墨匠人,,刺了兩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表明宋時并非是任何人都有隨便給人刺字的手藝,。
即使以古代演義小說或戲曲而論,,被編人《全元戲曲》卷11的《岳飛破虜東窗記》,據(jù)編者分析,,其中有明人修改的痕跡,。其十八出描寫岳飛被周三畏審問時回答:“岳飛若有此事,豈肯自幼‘盡忠報國’四字刺人膚里,?”這段話到底是元人戲曲原有的詞句,,還是明人修改者,就難以判斷,,但也表明元代戲曲仍可能沿用歷史記載,。此后可能是在明朝成化時,姚茂良所撰((精忠記》傳奇的第十六出描寫同樣劇情,,岳飛回答說:“大人在上,,岳飛從幼便以‘盡忠報國’四字銘刻于身上,請大人細驗,?!?/font>
明嘉靖刊本的《大宋中興演義》中也還是沒有岳母刺字的故事,小說卷1只是說岳飛在“靖康間,,見胡馬縱橫,,宋兵畏縮,鄉(xiāng)中好漢皆來就他入山為寇,。飛謂之曰:‘大丈夫不著名于史冊,,而為鼠竊狗盜,偷生于世,,可乎,?’乃令人于脊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大字,以示不從邪之意”,。小說卷7說:“岳飛取供狀罷,,復將衣裳裂開,,轉過脊背,與周三畏看,,有舊刺下‘盡忠報國’四大黑字,,深人皮膚”。
明末馮夢龍撰《精忠旗》傳奇,,其第二折“岳侯涅背”則編撰了岳飛請張憲刺背的故事,,今摘錄如下。生(岳飛)說:“張憲,,你把刀來,,在我背上深深刻‘盡忠報國’四字?!鄙敖馀勐侗辰椤?,末(張憲)說:“怕老爺疼痛?!薄吧笈椤?,說:“唉,我岳飛死且不懼,,怕甚么疼痛!”末說:“既如此,,小人大膽動手了!”“作刻介”,末說:“刻完了,?!鄙f:“與我以墨涅之?!薄澳?,外(蒼頭)與生穿衣”,末說:“老爺固然立志報國,,何苦忍此疼痛,?”生說:“張憲,如今為臣子者,,都則面前媚主,,背后忘君,我今刻此四字于背上呵,,喚醒那忘主背君的,,要他回顧?!笨磥?,作者是深感于明末“文臣愛錢,武臣惜死”,,而作此針貶,。
以上數(shù)例反映出在元明時代,,大致還沒有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幾處演義小說和戲曲都將何鑄改成周三畏,,當時大理卿周三畏確是此次冤獄的副主審官,按前引《宋史·何鑄傳》的敘述,,是可能在審訊時,,也見到岳飛的背上刺字。至于說周三畏反對冤獄,,又與史實不符,,筆者已另外撰文((岳飛冤獄與周三畏其人》,見《岳飛和南宋前期政治與軍事研究》一書,。惟有((精忠旗》仍然忠于史實,,說是何鑄和李若樓反對冤獄。
《如是觀傳奇》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抄本,,其作者一說是張心其,,另一說是明末吳玉虹,被杜穎陶先生編人《岳飛故事戲曲說唱集》中,。此傳奇中出現(xiàn)了岳母刺字的情節(jié),。其第九出有岳母說唱道:“起來!我將‘精忠報國’刺入你皮膚了!你當日夜牢記,念君奮力把胡酋退,,念親及早把捷書寄,。”此處已將“盡忠報國”訛為“精忠報國”,。
《唐門岳氏宗譜》一書是在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1897)刊行,此書卷2有彰德府推官張應登“節(jié)錄”《忠武王傳》,。張應登據(jù)同書卷1(增建精忠廟九公祠議》(湯陰王廟),,為明朝“萬歷戊子(十六年,1588),彰德府司理內江張應登”,。據(jù)清《河南通志》卷32和《四川通志》卷9,,他是四川內江人,字玉車,。在《忠武王傳》前的“玉車張氏曰”中說:“惟《金佗粹(梓)編》載章尚書穎所進傳,,詳記后先,綜緝王生平忠孝,、戰(zhàn)伐,、勛勞,以至被冤受禍首尾,,條貫爛然較著,。蓋章尚書原本于亦齋先生((行實編年》,,而傳之者其詳且實,宜也因取而裁之,?!睆垜钦f明他的節(jié)錄取材于章穎《岳飛傳》,而章穎《岳飛傳》又是依據(jù)岳坷的《鄂王行實編年》,。張應登所編的《忠武王傳》中有一段岳母刺字的記錄:“飛至孝,,靖康初,始見高宗,,母涅其背曰:‘盡忠報國,。’既而飛留妻養(yǎng)母,,從高宗渡河,。”錢汝雯編《宋岳鄂王年譜》卷1引《唐門宗譜》的文字稍異:“王至孝,,靖康初,,始見高宗。母涅其背曰:‘盡忠報國’趣之行,,遂從高宗渡河,。”對照《鄂國金佗續(xù)編》卷19章穎《鄂王傳》,,同樣位置的文字如下:
初,,飛從戎,留妻養(yǎng)母姚氏,,從高宗渡河,。既面河北淪陷,音問隔絕,。飛遣人訪求,,數(shù)年不獲。俄有自母所來者,,謂飛日:“而母寄余言:為我語飛,,勉事圣天子,無以老姐為念也,?!憋w乃竊遣人迎之,往返十有八,,然后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