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挪威市民在于特島岸邊放置鮮花,,紀念槍擊事件遇難者,。
挪威7·22血案遇難者(部分)
布雷維克“制服照”,。
1979年2月,安德斯·比赫林·布雷維克降生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西區(qū)的一個富裕之家,。誰也不會想到,,32年后,布雷維克會成為制造挪威自二戰(zhàn)以后最大慘案的殺人惡魔,?;仡欉@個“殺人惡魔”的成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布雷維克早年的家庭生活非常不幸,,對純正血統(tǒng)的推崇以及近乎偏執(zhí)的性格,,改變了布雷維克的人生軌跡。
童年遭遇
父母離異童年不幸
布雷維克的生父詹斯·布雷維克精通英語和法語,,詹斯在和布雷維克的母親溫切·比赫林結婚前,就已經有了3個孩子,。1979年布雷維克出生后,,詹斯被挪威外交部派遣到倫敦大使館駐外。隨后,,詹斯和溫切的感情出現(xiàn)變故,。不到一年,他們就辦理了離婚手續(xù),。
隨后,,溫切帶著布雷維克從倫敦返回奧斯陸,開始了他們清苦的生活,。溫切沒有房子,,只好和親戚一塊兒住在一所出租公寓里,不久后便與他人結婚,。布雷維克就在這種環(huán)境里長大,,他對這個新家庭里的成員沒什么好感。布雷維克曾回憶,,同母異父的妹妹伊麗莎白生活放蕩,,不僅貪財,,且流連于多名性伙伴之間;他的繼父就像一頭“禽獸”,。
和溫切離婚后,,詹斯繼續(xù)在挪威駐倫敦大使館工作,并與一位名叫托弗的挪威駐英國使館工作人員結婚,。再婚后不久,,詹斯被調往巴黎工作,此后沒有回到奧斯陸居住和生活,。在此期間,,布雷維克曾經到巴黎與生父會面,但兩人的關系并不融洽,;相反,,布雷維克對托弗的印象倒是不錯,他評價這位曾為挪威駐上海副領事的女人“聰明”,。
媒體分析認為,,童年的遭遇和父母失敗的婚姻,孕育了布雷維克逆反的性格,。此后,,布雷維克很少與人交往,這可能和他曾被朋友嘲笑一直與母親生活在一起有關,。
在長達1500多頁的“2083-A歐洲獨立宣言”中,,布雷維克呼吁歐洲其他國家要抑制女權主義,讓女人從屬于男人,。在“宣言”中,,布雷維克自稱對母親的養(yǎng)育方式感到不舒服?!拔也荒芡馑@種超級自由,、女權主義的養(yǎng)育方式,這完全缺乏紀律,,導致我在一定程度上有點女性化,。”
隨后,,布雷維克試圖重新接近父親詹斯,,但詹斯的態(tài)度讓他感到失望。在“宣言”中,,布雷維克這樣描述他的父親:“自從15歲那年父親將自己與世隔絕后,,我就再也沒有和他好好談過話。他對我13歲至16歲那段調皮搗蛋的歲月并不怎么感興趣,。我試圖和他重新取得聯(lián)系,,但他卻告訴我,,他在心理上還沒有準備好與我團聚?!?/p>
得知布雷維克制造慘案后,,已經76歲的詹斯說,布雷維克小時候是個非常普通的男孩,,根本就不喜歡政治,。“現(xiàn)在我希望他自殺,,而不是殺人,。我再也不想見到他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