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最高境界是把你賣了還得讓你幫著數錢,,雖然有點巧取豪奪,但至少人家在賺錢的時候尊重了你的心理感受,?!豆Ψ蛐茇?》就是這樣一部討巧的電影,。這部兒童片的各種包袱很密集,雖然笑料不太高級但很容易形成互相感染的歡樂氣場,,大量的3D動作場面的效果也賞心悅目,如果止步于影片最表層的淺顯世界觀和倫理觀,,影片在視聽感受和故事節(jié)奏上的沖擊力還是足夠的。
片中有個細節(jié)值得玩味,,沈王爺惡勢力籠罩并等待著蓋世五俠去拯救的地方叫China,當然被翻譯成了“中原”,,但在西方觀眾看來,China就是China,,沒法從這一個詞中分裂出“中原”和“蠻夷”的地理概念,,在他們看來這依舊是一個美國式動畫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無需從惡意的角度去揣測創(chuàng)作者的初衷,,但比起《功夫熊貓1》來說,這起碼代表了一種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上的轉變,,懵懂少年的快樂生存變成了耍活寶,,輕靈飄逸的成長故事變成了灑狗血的身世傳奇,對東方神秘文化的深情遙望變成了各種怪力亂神……盡管影片有著一個《黃飛鴻》式的結尾,,但與其說這是中國功夫在與工業(yè)文明的PK中獲勝,還不如說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的頓悟式覺醒,,于是堆砌在銀幕上的中國元素都成為展示美國精神和文化包容性的消費品。
關于《功夫熊貓2》一直有兩派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認為這是好萊塢寫給中國的一封情書,另一派則認為這是好萊塢利用中國元素對中國所實施的文化入侵,。事實上《功夫熊貓2》是在復制當年《2012》在中國的票房成功,即在宣傳和實施上刻意放大影片的中國元素,。事實上只要看到在好萊塢電影中表露出對中國的友好或關注,不少人的骨頭確實是能輕三兩的,,這何嘗不是一種文化奴性的表現?!豆Ψ蛐茇?》和前不久的《洛杉磯之戰(zhàn)》都屬于在主題建設上乏善可陳但在視聽效果上達到很高水準的爆米花電影,但就是這種讓其他國家只能望其項背的高度類型化,、標準化的操作模式和技術水平,可以讓好萊塢文化通行全球,。豈止是電影,,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何嘗不也是如此,?關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