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diào)打擊假對手
嚇跑一群跟風迷
推翻卡扎菲政權(quán)是西方不便道來的潛臺詞。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今日的卡扎菲已遠非昔比,,與其說是阿拉伯理想主義的斗士,,不如說是西方務實的跟隨者,。懾于伊戰(zhàn),,利比亞中途“從良”,,將經(jīng)營多年的“核娃娃”連同襁褓一同交與美國,,這是多么大的誠意,!也曾與西方一道,,有過親近的蜜月;陷入國內(nèi)動亂后,,一再宣稱基地組織威脅以安撫西方的耳膜,,并對聯(lián)合國的決議表示了接受態(tài)度。然而面對轉(zhuǎn)變?nèi)绱酥薜目ㄊ?,西方國家仍不依不饒將其等同于制造“洛克比”空難的兇手,,趁其落難之時落石踐踏。親歷者懊悔,,旁觀者沉思,。當前,中東的政治力量格局正經(jīng)歷著深刻的變革,,其中不乏對西方的崇拜者和中間力量,,或?qū)⒊蔀槲磥淼恼茩?quán)人。然而,,跟隨西方多年的穆巴拉克關(guān)鍵時刻被拋棄,,極力討好西方的卡扎菲又備受打擊,這些鮮活的例子難道不值得向往西方的人士深刻反思,?前車之鑒,,還當敬而遠之!
一廂情愿行事急
恐為他人做嫁衣
敵人的敵人不見的是朋友,,這是歷史無數(shù)次證明了的真理,,然而“愛憎分明”的西方國家理解這一點總是很吃力。當前,,中東地區(qū)各種力量角逐,,形勢變化不定,冷靜觀察,、慎重為先才是高明之舉,。某些西方國家總是喜歡將一個模式遷移到另一個時間和另一個地點,而且總是一廂情愿認為自己代表著正義,。這種“騎士情結(jié)”造就了想法與現(xiàn)實的鴻溝,。當前的“人權(quán)衛(wèi)士”或許腦中勾勒的是第二個波黑模式:利比亞的反對派武裝就是當年的科索沃解放軍,,卡氏就是當年的米洛舍維奇,而戰(zhàn)后的反對派政府會懷著感恩手捧鮮花歡迎他們的解放,。然而事實能否如愿很讓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