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記錄的武漢,,是真實的 崔東 1月23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九,,趕在武漢“封城”之前,,我和王欲然踏進彼時的新冠肺炎疫情風(fēng)暴中心武漢,。我們誰都沒想到,,這會是一場64天的戰(zhàn)“疫”,。 臨行前說過的“不怕”,,都是假的:怕被感染,更怕經(jīng)不住這次大考,。 落地武漢的那個夜晚,,我在賓館房間里猶豫了幾分鐘才摘下口罩,那時候怕過,; 物資嚴重匱乏的時候,,我和王欲然手里僅剩兩個口罩,那時候怕過,; 去采訪的時候,,得知該地上午又確診7人,而我們完全沒有做好充足的防護,,那時候怕過,; 每天早晨起來,面對新增的幾百,、幾千確診病例,,那時候怕過。 萬幸,,我們擔心的都沒有發(fā)生過,;萬幸,我們兌現(xiàn)了臨行前許下的記錄疫情之下真實武漢的承諾,。 在金銀潭,,我們看到了生與死的博弈。 在紅藍閃爍的救護車旁,,一位正在被病魔折磨的老人癱坐在輪椅上,,三四名身穿防護服的醫(yī)務(wù)人員爭分奪秒將她推上了救護車,兩個月了,,不知道老人挺過來了沒,。 在方艙醫(yī)院,我們看到了笑與淚的交織,。 大家都在網(wǎng)上看到了方艙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帶大家做運動的場景,,卻不知道穿著隔離服,,戴著雙層口罩時運動的感受。我們親身體驗過,,走上幾節(jié)臺階,,便有了“高原反應(yīng)”。 在路上,,我們切身體會了真與假的較量,。 在武漢的64天,我們被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疫情是不是比新聞報道的嚴重很多,?”作為一名記者,,我可以說,我們記錄的武漢,,是真實的,。 再回首,64天里,,我們的情緒隨著疫情防控的進程,,跌宕起伏如過山車,而今,,終于緩緩地,、穩(wěn)穩(wěn)地停在了終點。離開武漢的前一天,,我們再一次迎著夕陽走上了長江大橋,。看著橋上明顯變多的車輛,,有種復(fù)雜的心情涌上心頭,,最終只化為一句: 武漢,再見,。我們滿心期待著再次相見,。 武漢人的77天,是一首抗擊病毒的戰(zhàn)歌 王欲然 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制,。九省通衢的城市,在歷經(jīng)77天磨難后,,將逐步恢復(fù)往日風(fēng)采,。 從當日零時開始,我的微信朋友圈就被“武漢解封”的海報刷屏,,大家都為“熱干面歸隊”激動不已,。但交通“解封”,并不意味疫情消散,??膳?、未知的新冠病毒仍在伺機而動?!斑€不能放松,要時刻做好防護,?!边@是“武漢伢”給我劃的重點。 我有一個好朋友,,是湖北荊州人,,長居武漢。疫情暴發(fā)初期,,我多次與他聯(lián)系,,望他能加強防護、做好自我隔離,、保護好家人,。結(jié)果卻被他嘲笑是“大驚小怪”。 當然,,對于從未經(jīng)歷過疫情侵襲的人來說,,把自己牢牢鎖在家里是一個挑戰(zhàn)。特別是深受“碼頭文化”熏陶的武漢伢,,要卸掉“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淡然,及“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談何容易,。 77天的磨難,是對武漢伢的歷練,。 拍視頻,,記錄隔離生活;做志愿者,,為抗疫出力,;上網(wǎng)課,豐富知識儲備……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用這些方式替代了他們熟悉的過早,、游東湖、覽長江,。雖有不甘,,但也眾志成城。 武漢人的77天,,也是一首抗擊病毒的戰(zhàn)歌,。 從“封城”開始,,武漢就將自己與新冠病毒緊鎖在了一起。當“人傳人”“氣溶膠傳播”“結(jié)膜感染”“糞口傳播”的消息相繼而來,,他們也有過恐慌與無助,。但在其后,他們選擇相信,,將生命與健康托付給白衣戰(zhàn)士,、社區(qū)勇士,并與他們一同戰(zhàn)斗,。 我們看到在方艙醫(yī)院里醫(yī)患的“親密互動”,,火神山醫(yī)院治愈患者與醫(yī)護人員難舍難離,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出院患者在鏡頭前大聲喊著“謝謝你們”……這一幕幕畫面記錄的是這場戰(zhàn)斗中的溫情瞬間,,也是戰(zhàn)勝病毒的無限動力,。 “10號,我就可以從荊州回武漢了,?!蔽业暮门笥寻l(fā)來了喜訊。他說,,自己和家人一定會繼續(xù)做好防護,,等到最終勝利時再邀我一起過早。 告別武漢,,卻感覺從未離開 劉陽 告別武漢,,卻感覺從未離開。43天的采訪,,大街小巷串遍,,讓我這個對武漢“零感知”的人,聽慣了武漢方言,。 先是從陌生到熟悉,。有一天晚上,我和韓基琛去采訪深夜值守者,,路上遇到一只流浪狗,,黑毛,身上沾了很多泥巴,。說來也怪,,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小狗就跟到哪里,,我們停,,它也停,一路尾隨到賓館。這段小小的友誼,,讓人片刻溫馨,,就像是我們在認知武漢、報道武漢的過程中,,武漢也在接納我們,。 再是從恐懼到無懼。記得剛從漢口站下車的那一刻,,精神高度緊張,,感覺空氣里仿佛都漂浮著病毒。我?guī)Я藘蓪涌谡?,生怕被感染,,再冷也不敢開空調(diào),。 可隨著采訪中跟患者,、醫(yī)生的接觸,越來越感覺自己被這所城市凝聚起的正能量所感染,。剛開始去定點醫(yī)院采訪還穿著防護服,,后來逐漸和醫(yī)生們一樣,只帶一個口罩,。 同在武漢采訪的記者曾問,,這次一線報道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感覺自己在這里重新‘成長’了一次,?!?/p> 告別武漢,我還在跟采訪過的患者,、醫(yī)生以及在家隔離的朋友保持聯(lián)系,,關(guān)注他們的生活、關(guān)注著他們的故事,。期待著疫情早日結(jié)束,,再回武漢,看一眼那些曾習(xí)以為常如今方覺可貴的,,武漢人的日常,。 想再去武漢:看一場人海,聽一回花落 陳遠丁 離漢通道解封,,猶如馬拉松比賽中沖線,。 別急。你是跑完了42.195公里,,但還有不少人在路上,。 武漢這場戰(zhàn)“疫”,好比一個人久疏戰(zhàn)陣倉促上場,代價慘烈,。好在救人者眾,,自身始終不棄。經(jīng)歷鬼門關(guān),,跨越生死線,。 一場比賽的終點,亦是下一場比賽的開始,。終點,,永遠是一個逗號。跑者在賽后需要冷身,、恢復(fù),、補充營養(yǎng)、調(diào)理休整,。一個城市也如是,,需要療傷、蘇醒,、重生…… 從冰天雪地到春暖花開,,從絕望低谷到浴火重生,武漢歸來,,仍是少年,。 去時冬蕭疏,歸來春繁盛,。58個日日夜夜,,我與武漢在一起。戰(zhàn)斗過,,有淚水,,有遺憾。冀再去武漢,,看一場人海,,聽一回花落。 人的一生,,總在迎來送往,。時間一直在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慎終追遠,不忘故人,,帶著逝者的夢想,,砥礪前行。 說出武漢再見,期許再見武漢 韓基琛 4月8日,,回京隔離第12天,。 剛離開武漢接受隔離時,常常會夢到空曠的武漢街道,,睜眼時才覺已回北京,。起床首先拿起手機查看衛(wèi)健委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是兩個月來已經(jīng)養(yǎng)成的習(xí)慣,。每一個增加或減少的數(shù)字,,都可能是我們準備采訪或者曾經(jīng)采訪過的人。他們或已回家與親人團聚,,或已成為他人心里永遠的追思,。 回憶起在武漢的五十天,情緒像是在坐過山車,。上午在醫(yī)院采訪殉職醫(yī)生的家屬,,眼前是悲傷的淚水和無盡的追思;下午,,在另一家醫(yī)院迎接康復(fù)出院的患者,,滿眼是重生后的希望和感恩的喜悅,。在情緒的旋渦里,,我慢慢地學(xué)會了平衡理性與感性的撕扯。 “武漢‘解封’啦”“熱干面,,歸隊,!”“感恩白衣天使,武漢加油,!”,,武漢“解封”那天,朋友圈被刷屏了,。零點一到,,解封的不單單是武漢,還有人們對武漢的祝福,。 “今晚有守歲的感覺”,,有同事在朋友圈評論說。也有人感嘆,,也許今天才是屬于武漢人的“跨年夜”,。是啊,曾被按下暫停鍵的武漢,,已重啟,,屬于武漢的2020,來了。 經(jīng)此一“疫”,,我們和她,,一起“重生”。 |
相關(guān)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