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中美兩國“乒乓外交”、中國恢復高考,、改革開放初期市民生活變化……翻開印尼歸僑攝影家翁乃強的攝影畫冊,時空感撲面而來,,一張張照片仿佛是為課本中的文字,、影視劇中的畫面找到了真實又鮮活的注腳。 “我學美術為人民服務” 1936年,,翁乃強出生于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僑領家庭,。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他的家中冉冉升起一面五星紅旗,。隨后,大哥,、二哥相繼被父親送回祖國,,翁乃強也于1951年第一次踏上了從未謀面的“故土”?!案赣H想把我們送回來,,參加新中國建設,。” 回國后,,翁乃強相繼考取了育英中學,、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中央美術學院,,后進入《人民中國》雜志社做攝影記者,。 參加大學面試時,他被問到為何學習美術,,年僅18歲的翁乃強謹記父親的教誨,,“我學美術可以為人民服務”。 如今,,翁乃強常常在胸口處別一枚徽章,,徽章下面刻的正是“為人民服務”五個字。他說:“人得有信仰,,一輩子只考慮個人沒有意思,。” “事情要一點點做出來” 從就讀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起,,翁乃強就時???zhèn)€相機,給同學們拍照片,。為了完成大學畢業(yè)創(chuàng)作,,他深入全國最大的華僑農場——海南島興隆華僑農場,同工人們一起開荒,、種橡膠,,創(chuàng)作了大量攝影、繪畫和版畫作品,。工人們的勞動精神讓他深深感動:“他們辛勤工作,,為新中國建設作出了貢獻?!?/p> 1967年,翁乃強跟隨學生前往江西等地,,徒步重走長征路,。學生們登臨黃洋界、探訪“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那口“紅井”,、在江西瑞金探訪紅軍駐地……翁乃強說,,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長征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 1968年伊始,,他又跟隨知識青年赴北大荒報道,。知青們開墾荒地、改造沼澤,,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把荒無人煙、條件惡劣的北大荒建設成了良田千里的北大倉,。 “上山下鄉(xiāng)也塑造了我的價值觀,。”翁乃強說,,“事情是一點點做出來的,,只要自己努力奮斗,就能做出成績,。新中國建設也是這樣,,成就要通過勞動一點點創(chuàng)造?!?/p> 1977年冬天,,中國恢復高考??荚嚠斕?,翁乃強到現場拍攝。一名女學生手握鋼筆,,聚精會神審題作答的場景被他的鏡頭定格,。后來,這張照片成為了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中“恢復高考”的見證,。 “當時怕影響學生考試,,不敢開閃光燈,就采用高速膠卷,,盡量用長鏡頭取景,。”據翁乃強介紹,,照片中的女學生后來成為北京某大學的教授,。 “記錄時代是我的追求” 回國已經60余年,雖然早已退休,,但翁乃強仍時???zhèn)€相機,看到有美感,、有意思的瞬間,,就按下快門,拍攝了大量富有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的作品?!拔乙恢倍际亲ヅ?,記錄最真實、自然的瞬間,?!?/p> 翻看著自己的畫冊,翁乃強感慨于中國翻天覆地的時代變遷:計劃經濟時代,,北京冬季蔬菜匱乏,,家家戶戶儲存大白菜,而現在菜品豐富,、琳瑯滿目,;以前家里能有電視機就是富裕,現在中國彩電出口到海外,;以前自行車算“三大件”,,而現在,共享單車隨處可見…… 如今,,翁乃強的很多作品已經作為歷史見證,,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皵z影是形象的記錄,,記錄時代是我的追求?!彼f,,“這樣才能讓后人了解我們走過的路?!闭f著,,他打開房間的柜子,里面滿滿當當都是尚未整理的膠卷,,“要盡早整理出來,,為歷史留下這些記憶”。 (來源:中國新聞網) ? |
相關閱讀:
- [ 08-05]建陽區(qū)文聯組織攝影家赴葡萄節(jié)采風
- [ 08-03]【手機攝影】“韋帕”送祥云
- [ 08-02]印尼歸僑攝影家翁乃強用光影記錄中國變遷
- [ 08-02]第四屆海峽兩岸生態(tài)攝影展亮相福州安民巷
- [ 07-31]全球iPhone手機攝影大賽 廈門攝影師作品獲三等獎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