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再走長征路:一條紅軍標語背后的故事
2019-06-24 16:49:07?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新華社福州6月20日電 題:一條紅軍標語背后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陳弘毅,、劉羽佳、李松 在閩西大地,,當年紅軍隊伍留下的痕跡經過烽火歲月的磨蝕,,已經不多。然而,,紅軍標語卻以一種無言的形式,,向后人傳遞著革命年代的信息。 “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農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勾結童子軍的刀團匪,?!?/p> 走進位于福建清流縣林畬鎮(zhèn)的毛澤東舊居,在東廂房板壁的白墻上,,一條用黑墨書寫的紅軍標語引起了參觀者的注意,。 在這條標語下面,“紅軍七師一團”的落款清晰可見,。據(jù)當?shù)攸h史部門考證,,這條標語寫于1932年下半年。紅軍七師一團當時屬于福建省軍區(qū)獨立七師,。在長征前,,福建省軍區(qū)獨立七師、八師整編為紅五軍團34師,,其中大多數(shù)是閩西子弟兵,,也就是后來為人熟知的湘江戰(zhàn)役“絕命后衛(wèi)師”。 在長征途中,,紅五軍團34師為了掩護紅軍主力部隊突圍,,被國民黨軍隊重重包圍,6000余名戰(zhàn)士幾乎全部犧牲,,師長陳樹湘突圍不成,,受傷被敵人俘獲,他斷腸明志,,壯烈犧牲,,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清流縣革命歷史紀念館館長劉光軍說,這條標語也被視為紅五軍團34師現(xiàn)存的唯一一處紅色文物,,十分珍貴,。 開國中將、紅34師100團團長韓偉的兒子韓京京不久前來到閩西,,探訪父親當年戰(zhàn)斗的地方,。當他來到林畬毛澤東舊居,目光落在這條標語上時,,難掩內心的激動,。他說:“父親在湘江戰(zhàn)役中彈盡糧絕,跳崖后被當?shù)攸h組織和群眾救起,,成為全師為數(shù)寥寥的幸存者之一,。父親去世前,兩次提及要把自己的骨灰埋葬在閩西,,他是想永遠回到自己當年戰(zhàn)友的身邊,。而這條標語,正是父親的部隊當年在閩西留下的珍貴物證,?!?/p> 劉光軍告訴記者,紅軍向來重視宣傳工作,。每到一個地方,,紅軍宣傳員都要走村入戶,用接地氣的宣傳標語,,直指勞苦大眾最關心的問題,,讓廣大群眾了解紅軍是什么樣的部隊,對推動革命形勢的發(fā)展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當年紅軍主力部隊長征后,,為了防止敵人發(fā)現(xiàn)并破壞標語,當?shù)乩习傩沼貌菽净?、招財年畫,、稻草等把紅軍標語遮擋起來,不少標語才得以留存至今,。 在閩西大地,,紅軍標語隨處可見。這些標語多書寫在祖祠或古厝的內外墻壁等處,,表現(xiàn)形式和主題多種多樣,,時間跨度長達10年。劉光軍說,,由于時間久遠,,不少標語的保存狀況不甚理想,,已經風化,變得模糊不清,,加上不少土木結構的宗祠,、宅院破損甚至瀕臨倒塌,紅軍標語正在加速消失,。這種珍貴的紅色遺跡亟待加強保護,。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