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鮮報丨以球會友,!40余名美國師生訪華
2025-04-20 09:25:5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用打網球的方式擊球,、參照羽毛球和乒乓球規(guī)則計分……融合三球特點,、場地自由、新手友好,,近年來源自美國西雅圖的匹克球成為全球體育場上新晉“網紅”運動,。 4月10日至20日,,“2025美國青少年匹克球人文交流中國行”在上海,、深圳和北京舉行,,來自美國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13所學校的44名師生來華參訪,、以球會友,。當小球在空中劃過道道弧線,,體育的紐帶聯(lián)結著兩國青少年,開啟這段相互了解,、共筑友誼的旅程,。 4月16日,在深圳南頭中學,,中美學生一起自拍留念,。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體驗,美國少年參觀乒乓球博物館,,感受中國國球魅力,。 世界上第一塊乒乓球拍、第一個乒乓球,、第一張乒乓球桌……12日,,走進擁有8000余件藏品的國際乒聯(lián)博物館和中國乒乓球博物館,美國訪華團在上海飽覽乒乓球百年歷史,。 “乒乓球的計分規(guī)則,、球拍都和匹克球相似,這項運動還有深厚歷史底蘊,,在中國很受歡迎,,就像匹克球在美國一樣?!敝x爾伍德高中的海莉·格蕾絲說,,“我還第一次了解到乒乓球也曾讓我們兩個國家走近,這太不可思議了,?!?/p> 4月12日,美國青少年在上海國際乒聯(lián)博物館和中國乒乓球博物館的乒乓球發(fā)球機器人前體驗接球,。新華社記者有之炘攝 二樓體驗區(qū)的乒乓球發(fā)球機器人前,,學生們輪番挑戰(zhàn)。曾在美國全國U14乒乓球比賽中拿下過第7名的瑞恩·特洛伊·李揮拍上陣,,飛快的反應速度引發(fā)伙伴們此起彼伏的歡呼和掌聲,。 普爾斯維爾高中的伊恩·斯科特·哈珀捧著體驗紀念證書與同伴興奮合影:“相比匹克球,乒乓球節(jié)奏更快,,對反應速度和擊球精度要求更高,。我喜歡這里的氛圍,處處彰顯著體育的魅力,!” 4月15日,,在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高新中學,中美兩國學生結對進行匹克球雙打比賽。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競技,,兩國伙伴擊球中“對話”,,以運動建立聯(lián)結。 17日下午,,北京中學西壩河校區(qū)運動場,,明黃匹克球輕盈飛舞在空中,匹克球雙打友誼賽在這里舉行,。 馬里蘭州丘吉爾高中學生謝拉茲·巴希爾正和中國隊友進行賽前熱身:先顛球,,盡量用球拍中心接球,適應節(jié)奏,;再進行落地式發(fā)球練習,,保持發(fā)力平穩(wěn)。 “新手持拍最好像握拳一樣,,五指握住整個手柄,。如果食指在拍后支撐,有可能會受傷,?!边@一局他們的對手瑞恩撿球路過,給出熱心建議,。 比賽正式開始時,,突然刮來的一陣風改變了球的走向,謝拉茲安慰錯失擊球的隊友,,“沒關系,,下次風可能順著我們這邊,我們再利用風向,,調整戰(zhàn)略,。” 4月17日,,中美青少年在北京中學進行匹克球友誼賽前熱身,。新華社記者趙旭攝 賽后,北京中學15歲的王景彤和克拉克斯堡高中17歲的西丹特·喬戈相互擊掌鼓勵,,雖以一分之差惜敗,,他們依舊收獲滿滿。 “一個月前我連匹克球的規(guī)則都不清楚,?!蓖蹙巴f,“第一次正式站上賽場,,和美國同學一起比賽,、相互鼓勵,,比視頻戰(zhàn)術講解生動不少?!?/p> 西丹特說:“雖然輸了比賽,,但我們堅持奮戰(zhàn)到了最后一刻,我想這比輸贏更重要,。” ——紀念,,集滿球拍的簽名,,見證中美小伙伴的友誼。 每到一所學校打完比賽,,瑞安·詹姆斯·科克里都會拿出球拍請伙伴們簽名,。北京的最后一場友誼賽結束時,中英文的簽名已經集滿了整整兩個球拍,。 瑞安說,,他要把拍子擺在美國家里,這是最珍貴的紀念品,。 4月17日,,美國高中生瑞安·詹姆斯·科克里在北京中學展示簽名球拍。新華社記者陸君鈺攝 18日晚,,中方代表,、學生和美國訪華團齊聚北京市第十中學報告廳,總結交流參訪感想,。 “我的母親是歷史教師,,一直告訴我要多體驗不同文化。人與人之間文化背景不同,,卻總能找到深刻共鳴,,這次中國行完全印證了她的話。匹克球,、乒乓球這些運動用最純粹的方式架起橋梁,,讓我們建立跨越大洋的緊密聯(lián)系?!币炼鞔砻绹鴮W生上臺總結發(fā)言,,贏得陣陣掌聲。 臺下,,蒙哥馬利縣教育局體育部主任,、訪華團團長杰弗里·基思·沙利文博士對此深有同感:“體育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的聯(lián)結。與對手激烈競爭,、與伙伴并肩作戰(zhàn),,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同理心,,更鍛煉了他們‘贏得優(yōu)雅,輸?shù)糜凶饑馈木窈惋L度,?!?/p> “今早在長城時,女兒西萊斯特突然按住我的肩膀說,,‘爸爸,,閉上眼睛深呼吸,你此刻正站在中國長城上,,我希望我們永遠記住此刻,。’”沙利文說,,“真正觸動我的是從抵達中國那一刻起感受到的盛情,。以匹克球為契機,在每所學校的交流都讓友誼真實生長,。離別時孩子們依依不舍,,忙著互加聯(lián)系方式。這正是我們期待的,、體育帶來的持久聯(lián)結,。” 策劃:陳芳 記者:陸君鈺,、馬卓言,、有之炘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