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世界觀丨人大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外媒記者問了哪些問題,?
2025-03-09 14:04:42? ?來源:? 總臺環(huán)球資訊廣播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截至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已有33個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不少外媒記者不僅切身感受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魅力,,更向各代表團提出了自己關心的問題,。 關注中國各地發(fā)展,外媒記者都問了什么,?帶著問題而來的他們,,又收獲了哪些對中國的進一步了解? 3月6日至7日,,環(huán)球資訊廣播多路記者前往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多個代表團的“開放團組”活動采訪,。“開放團組”活動不僅受到國內媒體關注,,也吸引了大批外媒記者,,還有許多外媒記者獲得了提問機會。不少外媒記者所提的問題都與中國各地和記者自己所在國家或地區(qū)的合作相關,。 比如,,浙江寧波是我國唯一面向中東歐的國家級展會——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的舉辦地。在浙江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現場,,保加利亞《言論報》記者塔尼亞·格盧赫切娃便以這一博覽會作為開場,,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我們注意到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已經在浙江寧波連續(xù)舉辦了多年,并將在今年5月再次在寧波舉辦,。近期,,浙江省重申了對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省份的承諾。寧波是浙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寧波將如何利用自身優(yōu)勢,,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促進發(fā)展,? ” 而在貴州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越南《人民報》記者的提問則聚焦貴州同東盟國家的合作: “近年來貴州與東盟在經貿、人文,、教育領域的合作十分密切,,成果顯著。貴省對下一步與包括越南在內的東盟國家開展交流合作,,以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上有哪些考慮,?” 會后,這位越南記者接受了環(huán)球資訊廣播的專訪,。他表示,,自己親眼看到了近年來越中兩國以及東盟國家與中國在經貿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越來越緊密,。 “我作為駐華記者,,看到這樣的情況也很高興。近年來我們兩國之間,、各個地方在很多方面合作非常務實,,成效也很大。我見證了睦鄰之間的這種友好給雙方老百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p> 不少在“開放團組”活動中提問的外媒記者,都能說流利的中文,。比如,,俄新社記者阿列克謝就用中文在湖北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提問: “中國經濟飛速發(fā)展,涌現出了許多優(yōu)秀企業(yè),。我想請一位企業(yè)家代表介紹企業(yè)發(fā)展故事,、分享成功經驗?!?/p> 會后在接受環(huán)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阿列克謝表示,通過參加各代表團的“開放團組”活動,,自己能加深對中國各地情況的了解,,也會把中國各地的情況介紹給俄羅斯受眾。 “現在很多俄羅斯人來中國旅游,,但是大部分人去比較有名的,、比較大的城市,像北京,、上海,。湖北省我覺得他們不太熟悉,但是我自己去過這個地方,,我覺得很美,,所以希望很多人了解湖北是那么美麗,可以有更多人來,?!?/p> 此外,記者還發(fā)現,,許多參加各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的外媒記者本身就曾到訪過相應的省區(qū)市,他們把自己對當地發(fā)展的印象,、當地為什么能取得如今的發(fā)展成績等問題,,帶到了會場上。 印度尼西亞安塔拉通訊社駐華記者戴思佳曾經去過深圳,當地的高科技企業(yè)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廣東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她的提問就與深圳今年將如何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有關: “深圳今年在優(yōu)化高科技生態(tài)、進一步提升科技創(chuàng)新競爭力方面有什么樣的計劃,?” 會后在接受環(huán)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戴思佳說,自己對深圳的創(chuàng)新活力印象深刻,,同時也關心未來廣東還將如何擴展同印尼的經貿合作,,因此專門來報道廣東團的“開放團組”活動。 “我對深圳的總體印象是,,這是一座很有活力的城市,,非常現代,,還有很多年輕人,,我能感受到深圳年輕人的熱情。廣東也是中國經濟最發(fā)達的省份之一,,非常富裕,,也有不少企業(yè)已經在印度尼西亞投資或是開展業(yè)務。我也想通過這次機會了解未來印尼同廣東開展更多經濟合作的前景,?!?/p> 各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現場,中外記者提問踴躍,,但提問名額有限,。不過,那些沒有獲得提問機會的記者,,也帶著收獲離開,。 參加重慶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的加納通訊社首席記者斯蒂芬·阿桑蒂這樣告訴環(huán)球資訊廣播記者: “關于重慶這座美麗城市我聽說過很多,我想看看是什么造就了重慶,。加納也在大力發(fā)展汽車工業(yè),。我們想看看我們能從重慶汽車工業(yè)中學到什么?我們能做些什么來發(fā)展我們的汽車工業(yè),?我們也會建立合作,。總的來說,,我們正在考慮合作將給我們兩國帶來的更多益處,。” 重慶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可以看到不少外媒記者的身影,。(圖自網絡) 在人大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現場,,外媒記者與全國人大代表直接交流互動或深入觀察思考。這樣的采訪報道,,也成為他們深入探究中國發(fā)展密碼的重要窗口,。 記者丨朱宛玲 李琳 魏宇晨 林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