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按】 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赝^去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jīng)驗傳承好、發(fā)揚好,。 習近平總書記《論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這部專題文集,,收入總書記2012年11月29日至2020年11月24日期間關于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的重要文稿40篇,。該書的出版發(fā)行對于廣大干部群眾學好黨的歷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結合在全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我們推出“筆記君學黨史”系列文章,,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論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的體會,。 今天,筆記君與您一起學習該書第十六篇文章《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一) “紅色”二字貫穿在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征程中,流淌在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的血脈中,。紅色江山,,熱血鑄就;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文稿中有關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內容的節(jié)錄,,共9節(jié),約1500字,,包括總書記視察13集團軍,,赴江西、安徽,、甘肅,、河南、寧夏考察調研時的相關講話,;參觀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時的相關講話,;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的相關講話;以及給照金小學學生的回信等重要內容,。 紅色基因如何傳承,?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講到了“半截皮帶”,、“單家集夜話”等紅色故事,,井岡山,、金寨等紅色土地,強調要豐富紅色基因內涵,,確保紅色基因不變質,,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二)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講了3個紅色故事,。 1,、“單家集夜話”:軍民團結、民族團結的紅色佳話,。 紅軍長征途中三次過六盤山區(qū),,每次都經(jīng)過同一個村莊——寧夏西吉的單家集。1935年10月5日,,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央紅軍到達單家集,,受到當?shù)厝罕姛崃覛g迎和盛情款待?;刈迦罕娧埫珴蓶|等紅軍領導人到“陜義堂”清真寺參觀,。 當晚,毛澤東同志與回族阿訇馬德海坐在炕頭徹夜長談,,進一步升華了軍民關系,,成為黨史上的一段佳話,至今流傳,。 2,、“半截皮帶”的故事:“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31軍93師274團8連,,年僅14歲的戰(zhàn)士周國才隨部隊穿越草地北上。草地走了不到一半就斷糧了,,一切能吃的東西都被吃光后,,大家只好解下皮帶煮著吃。當周國才的皮帶被煮食一截后,,他懇求把它留下作為紀念,,帶著“去延安見毛主席”。周國才最終跟隨大部隊勝利到達延安,,為了緬懷犧牲的戰(zhàn)友,,他用鐵筷子在皮帶背面燙上了“長征記”3個字。 習近平總書記對“半截皮帶”的故事“感觸很深”,動容地說:“紅軍戰(zhàn)士寧肯忍饑挨餓,,也要將半截皮帶留下來,,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對軍隊來講,,堅定信仰信念最核心最緊要的就是鑄牢軍魂,,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倳泧诟溃筷犞邢襁@樣的紅色資源很多,,要發(fā)掘好,、運用好,豐富“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內涵,,加強黨史軍史和光榮傳統(tǒng)教育,,確保官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3,、講好西路軍的故事:“不畏艱險、浴血奮戰(zhàn),、英勇獻身”,。 1936年10月下旬,為實現(xiàn)打通蘇聯(lián)援助道路的目的,,紅四方面軍一部奉中革軍委命令,,西渡黃河準備執(zhí)行寧夏戰(zhàn)役計劃。11月11日,,渡河部隊根據(jù)中央決定稱西路軍,。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軍將士,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英勇奮戰(zhàn)4個月,,殲敵兩萬余人,,但終因寡不敵眾,于1937年3月慘烈失敗,,血沃祁連,。 新中國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總書記要求,,“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三) 這篇重要文章節(jié)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到井岡山、照金,、將臺堡,、金寨等紅色土地瞻仰革命圣地、緬懷革命先烈時的相關講話,。 1,、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走上江西井岡山,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開辟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井岡山,,回望井岡山的革命歲月,由衷感懷:“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zhàn)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chǎn)生觸動,?!笨倳洀娬{,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 2,、照金: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始之地,。 20世紀30年代初,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陜西照金英勇開展革命活動,,組建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二十六軍,,創(chuàng)建了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 2015年2月14日,,在陜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照金鎮(zhèn),,高度評價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稱其“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2018年5月30日,,總書記給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回信,希望孩子們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3,、將臺堡:紅軍長征史上最后一次會師,。 1936年10月9日,紅一,、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22日,紅一,、紅二方面軍在寧夏將臺堡會師,。至此,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長征勝利結束,,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在新的起點上展開了波瀾壯闊的新畫卷。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考察調研,,一下飛機就驅車來到將臺堡,現(xiàn)場感受紅軍會師的歷史場景。 2020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寧夏考察,,強調要用這些紅色資源教育黨員、干部傳承紅色基因,、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4、金寨: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fā)源地,。 位于大別山腹地的安徽金寨,是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核心區(qū),,也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前方指揮部所在地,。這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不足23萬人的金寨先后有10萬人參軍參戰(zhàn),金寨人民以鮮血和生命為鄂豫皖蘇區(qū)“28年紅旗不倒”作出了特殊貢獻,。 2016年4月24日,,在安徽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第一站就來到金寨,??倳浉心罱鹫嗣駷橹袊锩鞒龅木薮筘暙I,感慨道:“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yè)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xù)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四) 紅色基因,,沉淀在紅色故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jù)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紅色基因,鐫刻在紅色傳統(tǒng)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黨內政治生活的光榮傳統(tǒng),不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是黨的寶貴財富。光榮傳統(tǒng)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 傳承好紅色基因,,要用好紅色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強調: 對黨員、干部來說,,要多學黨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tǒng)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 對青少年來說,革命傳統(tǒng)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對人民軍隊來說,,要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chuàng)的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鼓舞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和全軍廣大指戰(zhàn)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而不懈奮斗,。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