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版,!習近平的民法典“講義”
2020-05-30 17:19:5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編前語】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fā)表了重要講話,。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為您梳理總書記關于民法典重要論述,。 一,、系統(tǒng)闡述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對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 ——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實施好民法典: ——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xiàn)和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二,、深入回顧民法典的編纂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事商事法制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先后制定或修訂了一大批民事商事法律,,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順應實踐發(fā)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把編纂民法典擺上重要日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對編纂民法典作出部署,。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經過5年多工作,,民法典終于頒布實施,,實現(xiàn)了幾代人的夙愿,。 三、深刻概括民法典的鮮明特色 ◆民法典系統(tǒng)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yōu)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 ——是一部體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民法典 ——是一部體現(xiàn)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 ——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四,、立體布局民法典的全面實施 ◆立法 有關國家機關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要求,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lián),、相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建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 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fā)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fā)展,。 ◆行政 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jiān)督的重要標尺,,不得違背法律法規(guī)隨意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 ◆司法 各級司法機關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要加強民事司法工作,,提高辦案質量和司法公信力,。 五、全面部署民法典的普法工作 ◆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引導群眾養(yǎng)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yǎng)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要聚焦民法典總則編和各分編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 ——闡釋好民法典關于民事活動平等,、自愿,、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 ——闡釋好民法典關于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 ——闡釋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規(guī)定新概念新精神。 六,、明確提出民法典的理論研究 ◆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加強對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盡快構建體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fā)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 七、對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各級領導干部提出要求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要帶頭宣傳,、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加強檢查和監(jiān)督,,確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執(zhí)行。 ◆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能力和水平。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