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漫評:民法典是構建法治社會的重要里程碑
2020-05-25 13:57:38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林瑤 作者:楊積堂漫畫作者:宋紅冰 各界期盼已久的民法典草案,,正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進行審議,。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呼之欲出,,中國將迎來“民法典時代”,。即將誕生的民法典,,鼓舞著社會各界,,它被稱為“一部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公民的權利宣言書”……的確,,民事權利保護是民法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對于全社會來講,這部民法典更具有偉大和深刻的社會價值。 民法典是構筑法治社會的里程碑,,體現了在充分保護公民權利基礎上更為重要的社會價值,。正如參加過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的“當代民法史活化石”,、西南政法大學98歲的金平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言:“在法典的定位上,草案將民法典編纂作為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極大擴充了民法典的社會功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編纂民法典,,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因為民法典所規(guī)定的各項制度與規(guī)則,,不僅涉及民事領域的一般規(guī)則,,更關系和作用于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各個方面,。可以說,,民法典對民眾的安居樂業(yè),、社會的長治久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具有基礎性價值,?!币虼耍穹ǖ鋵徸h通過后,,更需要全社會對此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并在民法典的實施中自覺行動,。 民法典是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是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一件大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特別提出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強調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要牢固樹立有權力就有責任,、有權利就有義務觀念。編纂民法典也正是黨中央在這次會議上提出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在為“權利宣言書”而歡呼的同時,更需要理性而清醒地強化責任和義務觀念,,讓社會生活在“權利”與“義務”的自洽與平衡中更加美好,。 民法典是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法治藍本,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法治基石,。民法典為社會生活的不同主體,、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樹立了應該遵循的規(guī)則和底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提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xiāng)基層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民法典促進了社會治理主體的法治化,。民法典中確立了民事主體,給了不同民事主體明確的界定,,明確了各自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在多元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中,,民法典所明確的民事主體資格,更加有利于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過程中,,依法廓清不同主體的邊界和參與方式以及運行機制,。在社會治理進程中,社會治理的參與主體及對象權利義務更加清晰,。尤其是對于一些特殊的民事主體,,在特殊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權利保護都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比如,,民法典草案中規(guī)定,因發(fā)生突發(fā)事件等緊急情況,,監(jiān)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jiān)護職責,,被監(jiān)護人的生活處于無人照料狀態(tài)的,被監(jiān)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jiān)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這就是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對監(jiān)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健全和完善了本次疫情大考中發(fā)現的社會治理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