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間,,大漠中植樹200萬株,在毛烏素沙漠里踩出16萬公里足跡,,相當(dāng)于繞赤道4圈。栽樹的“老愚公”名叫郭成旺,,今年98歲,。如今,祖孫四代堅守林場,,仍在揮舞“綠色畫筆”,。 與郭老治沙同步,陜西榆林靖邊縣舊貌換新顏,,幾十年人進沙退,,澆灌出一片“塞北綠洲”。 戰(zhàn)荒漠:老人圓了治沙夢 見郭老不容易,。從東坑鎮(zhèn)毛團村出發(fā),,向?qū)ч_著皮卡,徑奔毛烏素,。 已經(jīng)深入沙漠10公里,,卻見楊樹、松樹高低錯落,,沙蒿,、沙柳疏密不一。大漠深處,,林木四合,,深秋時節(jié)也不乏綠意。 繞過疊疊沙丘,,幾間白房子映入眼簾,。郭老站在門口,身著藏青襖,,腳穿棉布鞋,。古銅色的額頭上,扎著羊肚巾,,神采奕奕,。 作為方圓數(shù)公里內(nèi)唯一的人家,這位陜北漢子一家在林場一住便是30年,。 毛團村,,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一年一場風(fēng),,從春刮到冬,。莊稼種三遍,還是歉收年,?!毙轮袊闪⒅酰麄€靖邊森林覆蓋率僅0.5%,,九成土地嚴(yán)重沙化,、荒漠化。 “憋死騾子累死馬,,也要把沙給治了,!”1984年,聽到縣里的新政策,,63歲的郭成旺叫上兒子郭喜和,,簽了4.5萬畝治沙合同,“沙進人退,,那咱就去沙窩里栽樹,!” 此時的毛烏素,正以每年十幾米的速度,,向南蠶食村莊,。郭家父子二人帶領(lǐng)一大家子30多口人“逆風(fēng)北上”,打響了令人熱血沸騰的“綠色之戰(zhàn)”,。 主戰(zhàn)場叫“那泥圪坨”,,深入大漠12公里,,寸草不生,。 “大人背干糧,娃娃挎水壺,,騾子車車馱樹苗,。”回憶崢嶸歲月,,郭老說,,“肚子饑,就吃炒糜子,;水喝完,,嘴里含片樹葉,能解渴,?!?/p> 春季風(fēng)暴擄過,,沙丘改形易勢,樹苗常被連根拔起,,反而激得人斗志昂揚,。1989年,郭老在“那泥圪坨”建了4間房屋,,打了一口19米深的轱轆井,,全家搬進了大漠深處…… 治沙三十載,餐風(fēng)沐雨,,荒漠終成林,。如今水井依舊,旁邊一棵老楊樹亭亭如蓋,,虬枝蒼勁,。四下眺望,林海茫茫,。 郭老圓了治沙夢,,還圓了“更大的心愿”。2011年,,這位與中國共產(chǎn)黨同齡的老人,,在90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從小到大一路看著,,共產(chǎn)黨太不容易了,。”郭老十分動情,,“我知道共產(chǎn)黨的品性,。入了黨,我的‘腰桿’也挺直了,!” 沙漠無言,,青山為證。以每年一公里的速度逼退毛烏素,,是這位“短黨齡老黨員”的錚錚宣言,。 提品質(zhì):萬畝林海謀轉(zhuǎn)型 走進“那泥圪坨”,如今最忙的人,,屬郭建軍,。這個當(dāng)年跟郭成旺老人趕騾車的小孫子,轉(zhuǎn)眼已近知天命的年紀(jì),。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乘涼’是機遇,,更是責(zé)任,。”郭建軍說,。 在“新當(dāng)家人”手里,,萬畝林場該如何繼續(xù)發(fā)展? 從衛(wèi)星遙感圖上看,,靖邊5088平方公里土地上,,綠色漸成主色調(diào)。三十載時空流轉(zhuǎn),,毛烏素南緣的治沙熱潮像支魔法棒,,染綠了靖邊的丘梁川峁。 “改革開放響春雷,,全縣造林戶如春筍涌現(xiàn),。”靖邊縣林業(yè)局局長王壹告訴記者,,如今承包造林模范中,,百畝以上1904戶,千畝以上28戶,,5000畝以上13戶,,“靖邊的‘綠色防線’背后,是他們揮灑的汗水與青春,?!?/p> 植綠固土,流沙絕跡,。新時代的靖邊,,不想止步于此。 “如今,,夏天綠,、冬天黃。我們要調(diào)繪大地色板,,變成冬天綠,、夏天彩,?!闭驹跐M目蔥蘢的沙丘上,王壹滿是期待,,“三季有景,、四季有綠。綠化要提質(zhì),靖邊要‘顏值’,!” 萬畝林場里,,郭建軍也專心“刷”起“顏值”來——楊樹、沙柳日漸老化,,樟子松正開啟“常綠時代”,。 “秋季墑好,適合補種,。走,,今兒咱去栽松樹?!惫ㄜ姲谚F鍬扛在肩頭,,腳下虎虎生風(fēng)。 行至半途,,遠(yuǎn)處傳來“突突突”的聲音,。郭建軍23歲的兒子郭濤,駕駛輪式拖拉機,,滿載油嫩的松苗在前面等候,。 “這車配了自動打坑機,挖個樹坑只需要5秒鐘,?!笨粗鴥鹤硬僮鳌靶挛淦鳌保ㄜ娨荒樧院?,“年輕一代,,就是有希望?!?/p> 治沙四代情,,上陣父子兵。35年前,,郭老父子倆趕著騾車,,手拉肩扛,聲嘶力竭,。時空流轉(zhuǎn),,如今又一對父子,依稀重現(xiàn)當(dāng)年大漠里的身影,。只是黃沙曼舞的“那泥圪坨”,,早已林海蓊郁、換了人間,。 “近幾年,,我們種了30萬株樟子松,覆蓋面積1萬畝?!鳖I(lǐng)到國家生態(tài)補貼,,郭建軍喜笑顏開,順著沙丘望去,,蒼翠松林挺拔傲立,,茁發(fā)苗木冠如華蓋。 如今,,靖邊縣樟子松保存面積近20萬畝,,縣里還引進垂柳、沙棗,、圓柏,、云杉、五丈榆等30多個樹種,,森林覆蓋率躍升至37.9%,。密林中有上百種珍禽走獸,昔日荒漠成為“生物樂園”,! “家鄉(xiāng)美了,,這萬畝林場未來可轉(zhuǎn)型發(fā)展森林旅游?!惫鶟凉M是期待,。 鼓腰包:生態(tài)也能富百姓 180萬畝流沙徹底消滅,160萬畝沙化土地全部改良,。幾十年來,,靖邊精心書寫“綠色答卷”,壯闊而精彩,。 塞北小城手握“綠色牌”,,意義幾何?毛烏素南緣的菜農(nóng)最有感觸,。 順著東坑鎮(zhèn)的林蔭大道,,行至石子峁的曠野時,已近黃昏時分,。毛團村農(nóng)戶張五成,,正蹲在綠油油的蔬菜基地里,采收胡蘿卜,。 “小時候沙塵暴一來,,別說這菜苗苗,地皮都吹沒了,!吃糠菜,、住柳庵,,一件皮襖四季穿,?!?2歲的張五成感慨不已,“今天這好環(huán)境,,做夢也想不到,。” 好生態(tài),,好機遇,。2015年,張五成嘗試種植了30畝“精細(xì)蔬菜”,,當(dāng)年胡蘿卜就賣了40萬元,。如今,這位陜北老農(nóng)“壯了膽”,,承包菜園數(shù)百畝,。 鼓起腰包的張五成,并非孤例,?!拔覀兎N辣椒、大蒜等蔬菜,,已有15萬畝,,農(nóng)民人均年收入達(dá)1.6萬元?!睎|坑鎮(zhèn)黨委書記沈力指了指北面沙漠里的松林,,“有‘綠色屏障’保駕護航,東坑胡蘿卜還跨出國門,,賣到了韓國,、越南、阿聯(lián)酋,?!?/p> 截至目前,靖邊縣核桃,、蘋果,、山杏、山桃等經(jīng)濟林保存面積達(dá)30萬畝,,留床苗木超過3億株,;近年還引進樹莓、黑枸杞,、油用牡丹等經(jīng)濟林樹種,,棚栽水果產(chǎn)業(yè)發(fā)展也如火如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靖邊人迎難而上,,終獲大自然回報,。”談及綠色轉(zhuǎn)型路,,靖邊縣委書記劉維平言簡意賅,,“‘增綠’‘增收’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治沙’‘治窮’良性互動,?!?/p> 白駒過隙,滄海桑田,?!澳贻p后生治沙造林,有想法,,有魄力,。”眺望林海,,郭老感慨,,“這一輩子,我放心了,,也知足了,。” ■記者手記 四代人的綠色承諾 在陜西靖邊縣蹲點采訪,,有幅畫面,,一直縈繞在腦海。 23歲的郭濤駕駛拖拉機,,滿載樟子松樹苗,。一人高的駕駛窗上,貼有一張變形金剛卡通貼畫,。郭成旺老人站在路邊,,不時走到車前,給曾孫指點栽樹技巧,。老人扎戴的羊肚巾,,正好倚在卡通貼畫的玻璃上。 “羊肚巾”與“卡通畫”,,兩個極富時代感的元素,,在這一刻碰撞交融。 這位陜北老人,,曾見證歲月滄桑,,也目睹新中國的光輝歷程,。這位“90后”年輕人,在新時代茁壯成長,,擁抱著開放年代的自信與榮光,。 往昔黃沙漫天,郭濤不曾親見,;今日茫茫林海,,郭成旺老人早有預(yù)言,。數(shù)十載時光,,大漠變綠洲。這滄海桑田的背后,,是一輩輩人揮灑的汗水與歲月磨礪的堅韌,,是國家對綠色發(fā)展的不懈追求。 |
相關(guān)閱讀:
- [10-22] 前三季度福建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9%
- [10-21] 浦城“仙草”馳名世界
- [10-21] 閩侯全面整治閩江沿線島洲生態(tài)環(huán)境
- [10-21] 來德化,,“森”呼吸
- [10-21] 20年“跑”出來的“國家名片”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