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習近平的“老區(qū)情懷”
2019-06-02 15:56:09? ?來源:新華網(wǎng)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新華網(wǎng)記者 王子暉 【學習進行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31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對主題教育作出部署,。老區(qū)蘇區(qū)孕育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之源,。在主題教育即將啟動之際,,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chuàng)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講述習近平總書記的“老區(qū)情懷”。 出生于革命軍人家庭,,成長在陜北黃土高坡,,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厚的“老區(qū)情懷”,“紅色基因”融入血脈,。 多年來,,習近平不但時刻牽掛著老區(qū)發(fā)展和老區(qū)人民的生活,更頻繁地踏上紅色大地,,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和營養(yǎng),,思考中國共產黨的使命與擔當。 “對這個問題,,我一直掛在心上” “我們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qū)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q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边@是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講的一句話,。 5月20日,正在江西調研的習近平來到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fā)地于都,。 當年,,千千萬萬于都人民送丈夫、送兒子參軍參戰(zhàn),,為了給紅軍架設浮橋,,于都人民拆下自家的門板、床板,,有一位老大爺甚至捐出了壽材,。 調研期間,習近平多次強調,,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蘇區(qū)的老百姓們。 一句句叮囑,,飽含深情,,語重心長。 在一位革命烈士后代的家里,,從前廳走到后院,,從廚房走到臥室,看到廚房里有米有油,,衛(wèi)生間也很干凈,習近平連聲說“好”,。聽到村民們喜悅地講述脫貧攻堅成果,,習近平不住地點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每次到革命老區(qū)考察調研,,習近平總要詳細了解老區(qū)人民的生活狀況,,看看鄉(xiāng)親們的生活有沒有改善,還有哪些困難,,各級黨委和政府還有哪些工作要進一步加強,。 黨的十八大后僅一個多月,習近平就提出到革命老區(qū)河北省阜平縣考察,。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20多個小時,往來奔波700多公里,,習近平走訪兩個貧困村,,給老區(qū)人民送去溫暖。 阜平曾是晉察冀根據(jù)地首府,。聶榮臻元帥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戰(zhàn)斗和生活了十多年,。有一次,聶帥了解到鄉(xiāng)親們生活還沒有明顯改善,,流著淚說了一句,,“阜平不富,死不瞑目”,。還在福州工作時,,習近平聽說了這件事,深受感動,,從此深深記住了聶帥這句話,。 習近平深情地表示:“我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耳濡目染走過來的,工作過的很多地方都是老區(qū),,對老區(qū)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我們對脫貧攻堅特別是老區(qū)脫貧致富,要有一種責任感,、緊迫感,,要帶著感情做這項工作?!?/p> 這種感情就是血肉聯(lián)系之感,、飲水思源之情。 多年來,,福建古田,、河北阜平、山東臨沂、陜西延安,、貴州遵義,、江西井岡山、安徽金寨,、山西呂梁……習近平地方考察的足跡遍及各個革命老區(qū),,他始終關注和思考著當?shù)亟洕鐣l(fā)展特別是困難群眾的脫貧致富問題。習近平說:“對這個問題,,我一直掛在心上,,而且一直不放心,所以經常講這個問題,,目的就是推動各方面加緊工作,。” 對于老區(qū)建設發(fā)展,,老區(qū)人民脫貧致富,,習近平思慮長遠,層層部署,。如何壓實責任,,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習近平更是傾注了大量精力,。 2015年2月13日,,一場特殊的座談會在延安干部學院召開——春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陜西看望慰問群眾,,特意提出要找當年陜甘寧革命老區(qū)所屬范圍的市縣領導人一起開會,。 這次跨省區(qū)的座談會上,習近平同來自陜西,、甘肅,、寧夏的24位市縣委書記一起,共商革命老區(q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計,,會議一直開到將近晚上8點,。 2019年3月10日,人民大會堂,,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突出強調要做好革命老區(qū)、中央蘇區(qū)脫貧奔小康工作,,要求梳理排查,、抓緊工作,確保老區(qū)蘇區(q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 最近在江西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qū)崛起工作座談會時,,習近平還多次插話,,詢問他考察過的岢嵐縣、金寨縣等地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進展情況,。 “我們要繼續(xù)著力推動老區(qū)特別是中央蘇區(qū)加快發(fā)展,,讓老區(qū)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p> 習近平的話溫暖了老區(qū)蘇區(qū)人民的心,也昭示著老區(qū)蘇區(qū)更加美好的未來,。 “要把這個火燒得旺旺的” 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那些血與火的考驗已經遠去,,但革命者的精神與世長存。 一次次老區(qū)之行,,也是習近平對革命精神的一次次追尋,。 在于都,習近平瞻仰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在紀念碑前,,習近平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并三鞠躬。他緩步繞行紀念碑,,仔細察看基座上的浮雕,,深情緬懷當年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蘇區(qū)浴血奮戰(zhàn)的崢嶸歲月。 這一幕情景,,人們毫不陌生,。 2013年11月25日在山東臨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2015年6月16日在貴州遵義紅軍山烈士陵園,,2016年7月18日在寧夏固原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2017年6月21日在山西呂梁興縣蔡家崖村晉綏邊區(qū)革命紀念館…… 每一次瞻仰革命遺址和文物,習近平總是仔細詢問當?shù)赝居嘘P細節(jié),,同大家一起回憶先輩們探尋革命道路時篳路藍縷,、艱辛奮斗的情景。 習近平常說,,每到革命圣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 登上井岡山時,,習近平深情地說,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zhàn)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 在井岡山,,習近平看望了93歲的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87歲的全國道德模范毛秉華以及革命烈士后代等,。他強調,,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在呂梁,,習近平與晉綏邊區(qū)的老戰(zhàn)士老同志代表親切交談,。他說,要把革命戰(zhàn)爭年代鑄就的呂梁精神用在新時期,,繼續(xù)為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在臨沂,,習近平會見了“沂蒙母親”王換于孫女于愛梅等模范人物,。他說,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fā)揚光大,。 在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期間,紅米飯,、南瓜湯,、觀音菜、炒煙筍……當年滋養(yǎng)了紅軍的粗糧野菜,,擺上了習近平和會議代表的餐桌,,深刻的寓意不言自明。 …… 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強的革命意志,、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這些都是老區(qū)精神的深刻內涵,,歲月流轉,,薪火相傳,。 習近平說:“當年革命十分艱難,也可能不成功,,但人們心中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就一定會前赴后繼,,哪怕當時不成功,,將來也必然成功!這個理想信念我們一定要有,,要把這個火燒得旺旺的,。” 接過歷史的接力棒,,今天的這一代共產黨人又踏上了漫漫征途,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習近平告誡全黨,,一切貪圖安逸、不愿繼續(xù)艱苦奮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驕傲自滿,、不愿繼續(xù)開拓前進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只要我們保持堅定理想信念和堅強革命意志,,就能把一個個坎都邁過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圍追堵截啊,,什么封鎖線啊,,把它們通通拋在身后!” 字字千鈞,。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一部部老區(qū)蘇區(qū)的革命斗爭史,,就是一部部黨和人民魚水情深的歷史,。每一個革命老區(qū),都滿載著黨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的感人故事。 “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習近平講述的長征途中“半條棉被”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fā)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為造福了人民,。 一次次來到革命老區(qū),,習近平都在思考著這個深刻的問題:如何使我們黨永葆初心,永遠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如何使我們的事業(y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2013年5月,在習近平親自部署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根據(jù)活動安排,習近平聯(lián)系河北省,。 7月,,在河北調研指導時,習近平來到革命圣地西柏坡,。他對大家說,,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 的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營養(yǎng)劑,,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面臨的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xù)。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近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在全黨開展。習近平強調,,主題教育就是進一步筑牢理想信念,,就是要在新中國成立70年的時候宣示下一個70年,,我們將高舉革命的旗幟,繼往開來,,重整行裝再出發(fā),。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