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xiāng)八灘村,侯光祖(左三)一家人在吃油茶(2018年11月14日攝),。侯光祖家是一戶和諧的多民族家庭,,全家11口人分屬壯、漢,、苗,、瑤,、侗五個民族。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和睦團結親如一家人 歷史上,,廣西各民族地位不平等,,曾經沖突不斷。新中國成立后,,廣西逐漸建立起各族人民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關系,。如今,民族團結成為八桂大地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識,,已深深融入人們的血脈之中,。 龍勝各族自治縣馬堤鄉(xiāng)有一個叫“蘇家寨”的漢族小山村,自然條件較好,,村民生活富足,。而寨子對面山梁上住著的瑤族群眾,由于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活一直貧困?,幾迦罕姲嵯律絹砼c漢族村民一起生活之后,兩個民族和睦共處,,團結互助,,整個寨子幾乎可做到夜不閉戶,演繹出一段動人的佳話,。馬堤鄉(xiāng)黨委書記胡秋菊告訴記者,,“蘇家寨”后來改名為“民合寨”,寓意就是民族和諧共處,。 自古以來,,廣西許多少數民族與其他民族互不通婚,有的甚至不相往來,。如今群眾的觀念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廣西由兩個及以上民族組成的家庭超過130萬個,。尤其在龍勝各族自治縣,、隆林各族自治縣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九口之家,、情融五族”到處可見,。 互敬互助親如一家,是廣西民族關系的真實寫照,。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思恩鎮(zhèn)陳雙村居住著毛南族,、苗族和瑤族3個民族群眾,,他們之間不僅沒有攀比和競爭,而是主動相互傳授本民族特有的種植和養(yǎng)殖技術,,互幫互助共同發(fā)展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每年春節(jié)期間,,龍勝縣的苗族群眾到瑤族村屯吹蘆笙,、侗族群眾到壯族村屯唱大歌——各民族鄰近村屯之間的交流表演成為常態(tài)。村民們說,,雖然民族不同,,但大家就像是親戚,越走就越親,。 過去許多少數民族群眾只會說本民族語言,,如今,廣西普通話普及率達84%,,即便在偏遠的深山里,,也只有年邁的老人才不會說普通話。 |